今天的主题:你想去哪儿练瑜伽?
你这不废话嘛,练瑜伽,不去瑜伽馆,就去健身房喽。
最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后来从业时间长了,发现不是,中国很大,高手在民间:很多人是在家练的。
一般情况下,我们练习瑜伽的选择大概有5个:
1. 在家练
2. 健身房
3. 瑜伽馆大团课
4. 瑜伽馆小班课
5. 瑜伽私教馆
其实瑜伽场馆,就是【老师】通过【课程】和【服务】与【学员】的身心发生连接。
所以接下来,我们从老师、课程、服务、学员这几个点,逐一分析以上5个选项。
1>Ekam--在家练
在家练有3种情况,一种是跟着网络音频或视频练习,一种是线上的直播教学,比如微信语音或视频教学,还有一种,当然就是老师上门授课了。
像我这种神经病,一开始在家拿着书,练一个翻一个体式,一个月练的都一样的,应该是少数了,这里不谈。
第一种情况,跟着网络音视频练习。
除非你是个十几年瑜伽的老鸟,否则这基本是个坑。
你确定你选的老师是合格的?市场上大把的无证教练,虽然有证也就那样,但有系统和无系统多少还是有些区别的。
你确定你选的课程是适合你的?曾经遇到过一个学员,身体本来好好的,就因为在家练,结果脊柱侧弯了,出现腰疼,才跑来咨询。
你确定你和音频或视频里的老师发生连接了?你肯定遇到过,体式摆完了,就是不知道怎么继续,要不让音频或视频里的老师跳出来指导一下?
一个老师不合适、课程不适合、又没有连接的练习,要它干嘛?为了不用花钱?为了“出关”之后朋友们的纷纷点赞?还是为了偷偷变漂亮、偷偷把病治好?
都不值得。
万一练伤了怎么办?
一个合适的老师,一个合适的课程,一个连接身心的练习,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年弯路,可以避免,走错路。
第二种情况,线上的直播教学。
直播是个风口,李佳琦直播卖口红,连刘涛都上线了,“OMG买它”都成流行词了。
你会上一个老师的直播课,说明你熟悉他,信任他,他就是合适的。
一个合适的老师,上什么课都是合适的。很多学员认人不认课的,只要是男神上课,哪怕静坐一小时,也要来上课。
在老师和课程都合适的情况下,线上练习还是不错的。缺点就是服务差点,人喜欢面对的始终是人,而且是活生生站在自己面前的人,而不是对着冷冰冰的屏幕,听着失真的电子音。
第三种情况,老师上门授课。
线上和老师上门授课的最直观的区别,就是价格。也就是说,你愿意花更高的价格请一个老师上门授课,说明这个老师能解决你的问题,那这个老师,就比直播授课的老师更合适。
对应的,能解决你问题的课程,肯定是专业性的课程,一般老师上不来的。
虽然是在家练,但老师活生生站在你面前上课,那感觉还是不一样的,那些细微的差别体验,那些不能坚持的时刻,那些陷阱边上的关键指导,都为服务和氛围增色不少。
但还是有缺陷,对于服务,肯定是没有瑜伽馆的周全,毕竟老师是上门授课,除了课程上的服务之外,其他的肯定都比不上瑜伽馆。
对于环境氛围就更是了,要不然,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很多理论自己在家学就行了,干嘛还要跑到专门的培训机构去学呢?培训机构能够给你的,是一种环境赋予的专注,这种专注,正是你在家里缺失的。
2>Dve--健身房
这里说的是瑜伽练习,不是撸铁,要撸铁,还得去健身房,专业的地方做专业的事。
对于瑜伽练习,健身房也是一个选择,现在健身房大部分都开有瑜伽操课。
我也在很多健身房带过课,对健身房的教练还是略知一二的。
健身房的瑜伽教练分为两类,一类是兼职的瑜伽老师,就是只教瑜伽类的老师,一类是健身房的健身教练。
第一类,就是市场上正常的瑜伽老师,上过教培,带过课,对瑜伽有点追求和理想的人。
第二类,说不好听的,很多都没有上过教培,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和练习的锤炼,健身房呆久了,发现瑜伽动作这么简单,就敢上。这对于经营者,只要不出问题,还是喜闻乐见的,因为给的课时费低,好控制成本。只要会员不造反,一般情况下,这样的教练能占到一半以上。
当然这是几年前的情况了,现在的会员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这样的教练也越来越少,但还是有。
健身教练摇身一变,变成瑜伽教练,这就是问题所在。
不可否认,健身房有很多优秀的瑜伽老师,但先入为主是人性的弱点,大部分人受自己第一个瑜伽老师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你怎么能保证,你第一次去上课的时候,刚好能碰到一个优秀的瑜伽老师呢?
不是说瑜伽馆的老师就都很优秀,这是个概率问题。
去健身房遇到一个优秀的瑜伽老师,假如概率是30%(根据实际经验,这个都有点高)。
去瑜伽馆遇到一个优秀的瑜伽老师,假如概率是60%(实际可能没这么高,但也差不离了)。
两个对比,你会去哪儿?
根不正,以后的路很难走,选择比较重要。
上面是师资问题。
老师决定了课程质量,同样的基础哈他课,有的教练,你想掐死她,有的教练,你恨不得天天抱回家。
健身房决定了老师品质上不去,也就自然决定了课程质量上不去。
至于服务,健身房,你懂的,完全自助,基本0交流,满足基础需求而已。
要不然健身房为什么那么便宜?
还有一个是周边学员或氛围问题。
不可否认,我教得最好的学员,就是在健身房,做头倒立的在健身房,做手倒立的在健身房,做蝎子的还是在健身房。她们的体式,做得真是不错。
但瑜伽不止有体式。
综合瑜伽的内容,练习,或者说修习状态最好的,不在健身房。
这是健身房带来的弊病,偏科严重。
撸铁的,肌肉肥大,让他胳膊往上举,还碰不到耳朵。
瑜伽的,体式很好,让他静下心来坐一会,就说怎么还不练习。你不是正在练习么?
这是真人真事,都是在健身房,瑜伽馆就没遇到过。
如果我健身房的老朋友们看到这里,勿怪,你们练得很好,我对自己还是有自信的,所以你们对自己也要有自信。
如果上面我讲的东西,没弄明白,那就思考一个问题就行了:瑜伽这个品类为什么要从健身房里独立出来,在健身房练不就完了?
3>Trini--瑜伽馆大团课
瑜伽馆大团课。
目前,这类的瑜伽馆最多,这类的瑜伽课也最多。
为什么?
因为都是脱胎于健身房的。
所以很多健身房的弊病,瑜伽馆大团课依然存在。
比如人多嘴杂,比如攀比严重,比如良莠不齐,比如……
不过瑜伽馆毕竟独立出来了,只做瑜伽,所以提升还是有的。
第一个提升当然就是老师了,健身教练去瑜伽馆应聘当老师?开玩笑。第一道担忧,不论怎样,瑜伽馆已经替你筛选过了。按百分制来算,如果健身房教练的最低水平是40分,那瑜伽馆老师的最低水平大概是60分。
从这一点来看,如果练瑜伽,你当然不应该去健身房(除非你是为了追某个厉害的瑜伽老师去的)。
老师有了初步的筛选,课程质量自然能够有所提升,所以你去瑜伽馆转一圈,学员之间透出来的氛围,都和健身房不一样。不是谁好谁坏,而是哪种更瑜伽。
至于服务和氛围,瑜伽馆毕竟是有关瑜伽的馆,瑜伽是连接,瑜伽馆里人与人的连接,人与老师的连接,人与物品的连接,人与场馆的连接,都比健身房要好。
有连接就有服务,有连接就有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一出来,氛围就出来了,这个就算不刻意营造,都比健身房的好。
貌似对瑜伽馆的大团课,我夸了很多,如果你觉得这就不错了,也太没追求了。
4>Chatvari--瑜伽馆小班课
同样是瑜伽馆,比大团课更优质的,是小班课。
优质在哪儿呢?
如果运营正常的话,小班课和大团课的老师是有区别。
你如果想上某位老师的课,报小班啊,因为他值这个价。这个道理其实和买苹果一样,超市里的苹果有5块的,有10块的,还有20块的呢,为什么?因为品质不一样,10块的苹果,吃着就是比5块的好。如果你想吃得更好,请买20的。
小班课不仅老师不一样,正常的话,课程也应该不一样,或者说,至少体验应该不一样。
这个也好理解,5块的苹果,和10块的苹果,除了大小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口味也不一样,甚至包装都不一样。要不然你为什么买10块的呢?
所以,同样是瑜伽课,小班课和大团课,也是不一样的。
有一次上小班课,来了个小姑娘,才24岁,无论从穿着、谈吐,还是从气质上来看,都不凡俗,要说她很有钱吧,后来了解到也不算,但她愿意有更好的瑜伽服务,这是对自己身体和精力的投资。
这样的人,迟早是高端人士。
你愿意和高端人士做朋友吗?
小班课能带给你的,不止是课程品质的提升,更能扩展朋友的边界,甚至是连接到理想的生意伙伴,我知道不少的学员,在小班课上认识,在生意场上合作,在生活圈里,相互点赞与鼓励。
小班和大课,模模糊糊开始有分界了。
5>Pancha--瑜伽私教馆
讲个小故事。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要写这篇文章,晚上就要和读者见面,除了晚上我姐要带小孩过来玩,并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我一盘算,觉得时间充裕,于是打开电脑,泡了杯小茶,准备开始写文章。
突然,电脑上弹出一则新闻:武汉疫情封城近况,蒜苗卖到80块一斤……
最近疫情来势汹汹,我忍不住点开,心里暗骂无良商家之外,深深地替武汉市民感到愤怒,然后默默地祈祷,武汉安好。
我怀着对武汉的祝福,关掉新闻,喝了口小茶,打算开始写文章。
这个时候,突然电话响起,一个老同学的电话,我接通之后,互助新春快乐,然后愉快地聊起了陈年往事,聊起了陈二狗打球的时候裤裆破了露出了红内裤,聊起了翠花每次上学都遭欺负的”特殊气质“,聊起了隔壁老王苦追樊冰冰的尴尬事……
越聊越开心,一个半小时过去,我们再次互相拜年,意犹未尽地挂掉了电话。
我心里盘算,好多老同学都很久没见了,是不是得组织个小聚会,于是微信开始给几个死党发信息,约好元宵一起出来吃那家很火的“新型冠状元宵”,寓意一起消灭新型冠状病毒。
安排好之后,看到朋友圈的小红点,忍不住地点进去,因为我设计了三个瑜伽馆的logo,请朋友圈的朋友们帮忙选择,一番查看之后,发现果然不出所料,第一个logo当选,心里暗暗窃喜,果然英雄所见略同,于是又开始一一回复帮忙的朋友们……
朋友圈互动很有意思,很多久不联系的老朋友都出来出谋划策,顿感人间自有真情在,于是越来越有意思……
回过头来一看时间,我姐快到了,于是赶紧合上电脑,收起手机,换了身衣服,下去烧水准备泡茶了……
等忙完,已经晚上11点了,我再次打开电脑,喝了口凉凉的小茶,面对连标题都没有起好的输入界面,凉凉……
故事讲完了,半真半假,真的是今天的确大年初一,武汉的蒜苗也是80一斤,假的是没有老同学打电话,没有组织聚会,当然也没有新型冠状元宵(如果你是卖元宵的,可以试试借势营销,叫好叫骂我可不管)。
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呢?看上去忙碌一天,结果一天过去,发现啥都没干成。
为什么会这样?
你是不是也想像哪吒一样,三头六臂,无所不能,可以同时处理所有问题?
就像智能手机一样,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
但是,你知道吗?
就算是智能手机,也不能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所谓的多任务,就是在多个任务之间高速地切换,高速到你感觉不到它其实单位时间内只在处理一个任务。
问题是,智能手机的切换速度,一次只需要22亿分之1秒,而人脑需要5~15分钟。
所以,如果你想同时执行多个任务,切换的时间成本极高。
所以,你理解了,一个瑜伽老师,在团课上每个学生之间切换的时间成本,很大。
就算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瑜伽老师,学生之间切换还是需要时间的,所以优秀的老师,上课都比较”游刃有余“,因为,急也急不来啊,干脆慢点,一个一个来。
这样,你也理解了,小班课为什么会比大团课更高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老师需要切换的任务,也就是学生,变少了。
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更高效的是什么课呢?
私教。
一个学生,一个任务,不用切换,切换成本为0。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错,不是人才,是人的注意力。这是作为学生,你能从老师那里得到的最宝贵的东西。
这是我推荐私教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推荐的原因,是学生本身的不同。
这是我有一天外出,脑子里突然崩出来的图,所以画在了一张餐巾纸上。
横轴代表是个人,纵轴代表的健康水平。
团课是有天花板的,一群人上课,最厉害的那个和最弱的那个,就决定了这次课的天花板有多高。上课上久了,你会发现,团课的天花板其实并不高,而且忽高忽低。
那这就把人分成了两个群体。
一个是水平在天花板之下的群体,这部分学生,上团课是有收益的,收益的大小取决于自己的水平和当次课的天花板在哪儿,当然还有就是上面分析的老师注意力的问题。
一个是水平在天花板之上的群体,这部分学生,上团课的收益是不大的,甚至是负收益,肌肉和大脑是用进废退的,你的练习在你的水平之下,就只能退步了。
也就是说,每次课的天花板都不一样,飘忽不定,你的练习效果也就飘忽不定,完全不可控。
你能忍受,吃着饭的时候,筷子突然不可控地自己变弯了吗?碗底突然自己就破了吗?饭自己就跑到鼻子里了吗?
不可控的东西,人是不能忍受的。
所以时机成熟,你就不会满足于团课,你应该上私教。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就是画斜线阴影的这部分。
先说一个我对人的分类。
第一类,是健康或亚健康的人,这类人是比较适合传统的瑜伽练习的,属于要保养或保健的范畴,上团课没什么坏处,上私教进步更快。
第二类,是身体健康出问题的人,比如腰疼、膝关节疼、颈椎疼痛等,这类人自己有运动能力,应该上私教,定位准,见效快,属于功能康复的范畴,如果上团课,指不定情况更差,因为课堂的最大公约数可能并不适合你。
第三类,是身体健康出严重问题的人,比如严重的腰疼、重度的网球肘等,这类人不能自己运动,只能被动地接受治疗,这部分治疗也分三种,先是按摩类(无创),按摩类不行再针灸类(微创),针灸类不行就得手术(开创)。
第三类人在进行相应的处理之后,自动升级成第二类人,靠肌肉的自主收缩做功能康复,好了之后再升级成第一类人,通过瑜伽或相应的运动,达到保养保健的目的。
图中画斜线阴影部分的人,就是第二类或第三类,他们不能上团课,只能做有针对性的训练,所以只要是个明白人,就会清楚私教才是自己的正确选择。
其实,纵观人类历史,人的学习都是私教模式的。
你学习走路和说话的时候,一对一。
孔子向老子学习,一对一。
万历向张居正学习,一对一。
林黛玉向贾雨村学习,一对一。
就算在印度,古时候也是一对一教学,而且是秘密教学,找一个山旮旯,老师对学生,一对一,口传心授,耳提面命,学完了,再回家。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私教才是最佳选择。
6>Shat
可能有些内容和你的认知不一样,不过当你明白过来之后,就会发现我没有说假话。
说个我真实的故事,当做结尾吧。
我接受瑜伽教练培训的时候,师父告诉我,去外面进修学习,没有什么意义,自己好好练,好好教学,就可以了,很多东西需要自己去学,需要自己去悟。
那时候我尚未入行,对师父的话深信不疑,眼看着身边的瑜伽老师都去进修学习了,我不为所动,所以教了几年课,也从来没有出去学习过。我的进步,全部来源于自己的体悟和各种专业书籍。
我沾沾自喜,我是一个很不错的老师,我教的都是亲证过的,我对我的学生很负责。
思想的改变源于一个宣传,一个跨领域的技术讲师做的培训宣传,虽然他的培训我也没去,但是触动很大。他的技术原理也很简单,叫“功能位训练”,稍微培训过的人一听就知道是什么(具体什么是“功能位训练”,我就不解释了)。
看到“功能位训练”几个字时,犹如醍醐灌顶,因为以前很长时间我都有个疑问:既然知道了某块肌肉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不能通过实现这个功能来达到训练目的呢?
疑问一直在,也偶尔发现在某个功能位时练习很好用,效果很好,于是又暗自高兴一番。
当看到“功能位训练”几个字,再详细了解了培训内容之后,才发现,我多么愚蠢。
我暗自窃喜的,以为自己有重大发现的,以为自己可以开创某个新技术的东西,人家老早就在做培训了。
这对我打击很大。
因为发现长久以来的信念,可能并不适合我,我可能真的得出去学习了。
如果我当初去学习了,那我的“领悟”,就不是人家玩烂的东西了。
网络上流行一句话,你的顿悟,可能只是人家的基本功。这话一点没错。
要不然要巨人干嘛?巨人想要的不是你的跟随,巨人想要的是提供肩膀,在巨人的肩膀上,世界才有进步。
很简单的道理,我居然也“亲证”了一番,才搞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