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风老师三天的呼吸工作坊,给了我许多体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意都给我带来不少的改变。三天的课程获得的不但是技术层面的,还有哲学和心理学的智慧。
三天的课程以呼吸为轴心将身、心、灵三个维度巧妙地联结起来,让我从中体会到瑜伽的深邃与浩大无边。
下面我将此美好中的一部分与大家分享!
我们都知道瑜伽是联结、是相应、是一致。三天的课程,每天的第一个训练都是通过让我们掌握呼吸的不同特质,来培养我们自己对身体、对心意、对呼吸的觉知力,以加强和自身、和他人、和背后那个更大能量的联结。无论是两人背靠背的息息相通(空间觉知);还是手掌与手掌相对的紧密相连(力量觉知);或者双方眼神的脉脉相会(情感觉知)。都是在培养我们觉察我们生命本身所具有的“爱”和“仁”。
语言虽然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但喋喋不休的闲聊并不会让双方真正地沟通。而于此相反,如果两人都沉浸在宁静的状态,无比奇妙的沟通反而会发生。因为宁静可以无声地消融我同她之间的障碍。关注呼吸,找到那个宁静的沉默的中心。就如老师所言,只要能获得那个中心,此心即可安顿。时时回归那个中心,即是我们正念的功课。此中心是勇气、也是明晰的源头。
在第一个背靠背呼吸感知与相互探索训练当中,当我和我的伙伴安静地背靠背坐在那里,感知对方身体的位置和力量,通过几个呼吸的调整,慢慢达到呼吸同頻时,在每一次的呼气中我清醒地感受到那股热浪层层叠叠弥漫我整个背部,与此同时伙伴背部的“能量”也传输与我。我们相互依伴、相互接纳,我们的沟通就在这无声中就产生了。我们一同呼一同吸,一同感受生命的存在,一同享受这份安静,互相给予对方支持与力量。那一刻是双方真正毫无条件,毫无保留的交付彼此。我体验到了专注和流动的对立统一。老师说,我们都是依凭别人作为镜子,才看到了自己。
万物本是一体的,因为有了你的存在,我才知道自己。正如《薄伽梵歌》所说:用吸气祭供呼气,用呼气祭供吸气。你中本有我,我中本有你,世间一切没有那么多的“必须”,也没有什么可执著的攀附。因为寒冷,我们格外珍惜温暖。
我坐在那里,细心地体察我心与身体,体察与自然,与他人合一的相融。内心升起一种莫名的感动,我在享受时光,也播种时光。
对于呼吸的力量,我一直处于懵懂的状态。
在这次工作坊中,我才明白所谓的力量,是增强由内而外不断扩张的一种“能量”,是生命本身的律动,由呼吸生发,在心中落定。它可以温润如玉,也可以不绝如缕,在念头与念头之间维系,于空无和实有中穿越。
在《瑜伽经》中,总持是瑜伽八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将注意力固定于内在或者外在的一个点一个区域。结合到呼吸中,将呼吸集中在一个点上,以此达到疗愈或者唤醒的功效。比如,骶骨通常是我们感觉僵硬和迟钝的部位,老师先让我们用手指按压那个点,给予一定的压力,再明智的调控气息同按压的那个点产生从轻微到重力的对抗。这种对抗是从内向外以“螺旋”状层层向外扩张的,以“点”带“面”,是一种可控的生发的“力”。得到“力”的本体感受之后,再将这种觉知应用到我们熟悉的体式(桥式、猫式)当中。有力量就可以有方向,当吸气时以骶骨为起点,将气息一节一节沿着脊柱,把身体想像成水面,而呼吸则是一艘小船,以“逆水行舟”的方式将身体与气息制造成一种阻力,这种阻力是帮助我们的脊柱更加延展和有力量。由此也就形成了瑜伽中常说的“整体感”。几个回合下来,我感到整个后背舒展,开阔和温暖。
我在习练的过程中,清醒地体会到《行动瑜伽》中所描述的:在最为寂静和孤独中发现最为强烈的行动,也能够在最为强烈的行动中发现沙漠般的寂静和孤独。这一印度哲学在生命体中的呈现。在存在中行动,在行动中存在。细细地体验,觉知每一个呼吸的空间,气息在其中的流动。比如做骆驼式,在身体开始进入后弯时,老师经常会在胸骨上放一块瑜伽砖,其目的是让你通过砖的重量找到内在上提的力,这个力就是挖掘呼吸内在的力量,以帮助你找到足够的空间和稳定。
我们经常说:用心聆听身体的密语。
瑜伽始于聆听,聆听始于专注。聆听,是我们存在的一种方式,就如审视、品尝和碰触。用我们内在的完整来展示世界的完整。用「残缺」来省视内在的疏忽。身体的疾患就像是一面清晰的镜子,帮我们映照自己内在缺失的那一份爱的力量。比如驼背的人,他心轮的能量是被阻塞的,所以他的内在往往缺乏力量,以至于无法展现慈悲之心。
呼吸可以穿透每一层空间,检视每一层的状态,修复每一层的不平衡。老师说,通常呼吸的空间可以从物理的四个方面来感受,也可以从身体的五个层面来展开。物理方面:呼吸器官、胸腹腔、身体相互关联的各个 部位、以及我们共同拥有的大到宇宙的空间。身体层面:时间、力量、空间、声音、意像。
瑜伽经中说,呼吸可以从空间、时间和数量上针对吸气、呼气和停顿进行调节。
在这次工作坊中,大概因为我身体的原因,对我感受比较深的是后背特别是心脏区域的空间。当我们背靠背坐在那里,相互之间的适应和配合都妥当时,他启发我们将呼吸带到背部,在吸气与呼气当中去寻找内心的觉知。在每次吸气时,我将气息带到心脏那个部位,当这种内在的扩张慢慢地达到我表面皮肤时,我的心脏大概因为扩张有些被挤压,跳动稍稍有点加快,我尽量放慢我的呼吸,细心体察“它”在呼吸中的变化,让“它”自己寻找那种放松自在的状态。就这样几分钟之后,我的心就像平静的水面,呼吸则像是轻轻拂过水面的涟漪。
正如艾扬格大师所说:瑜伽教会了我们如何活出每一个瞬间,而非沉湎于想象的过去与未来。所以当外在柔软了,我们的心也随之温和起来,瑜伽的真正目的是将内在真实的自己与生活结合成整体。
瑜伽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当我们学会聆听自己的呼吸所发出的信息时,你会发现它可以帮助你疗愈你的身体,改变你内心的状态。
故而,呼吸也是疾病的语言。
《吠陀经》上说:“呼吸是梵”,呼吸是你的生命,也是意识和潜意识,以及身体和灵魂之间的桥梁。如果你可以正确使用这座桥梁,你就可以到达彼岸。
瑜伽的根本目的,在于建设我们内在的力量。这个内在的力量,清晰、坚定、柔和,帮助我们去获得自由。呼吸中,谛听我们自己对生命的信任。将我们自己交给呼吸,交给呼吸背后的那个浩瀚幽眇无所不在的超越一切的能量。完全信任“ta”,那个生发、创造、归宁的力量。
对此我有比较深的体验。2015年我因心脏需要做一个小手术。手术前有很多验血的项目,那时我的身体极度虚弱,护士在为我抽血时,在手臂部位仅抽一管血,血就再也抽不出了,护士采用了各种方法来刺激血液流出,但都无济于事。护士就抽我小腿的血,同样抽出一管后血仿佛又凝固似的。这时我想到了呼吸,我让护士耐心等待一下,我闭上双眼将我的意识放在针尖那里,“它”犹如箭头,让呼吸沿着意识方向,不断输送氧气,整个过程,皆在意识中完成。这时听到护士喊到:够啦!我才收回我的意识,睁开双眼。
三天的课程,每天都有内观练习。虽然方式不同,但都是为了让我们从中获得内心的宁静,以此来感知“生命之气”在体内的流动。
而每一次的体式训练,是将行动和存在完美的融合。正念,疗愈,接纳,无畏。这都是闻风老师反复强调,又在练习中不断展示和体现的。三天的内容,除了瑜伽呼吸,更多的是心理疗愈。我们在这样的瑜伽心理治疗方法中,觉察自己、打开心结、收获明智、树立信念。
在课堂中,老师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采用了许多想象。比如,为了让我们找到呼吸的力量和空间,他把身体比喻做水面,为了修炼呼吸的均匀稳定,他让我们想象双手各托着一片羽毛,这时,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控制自己的呼吸,努力让呼吸更加缓慢,让心意更加专注。身体的感受带我们回到当下,视觉化的冥想赋予我们相应对象的品质,增加我们的心理灵活性。
《瑜伽经》中说:瑜伽就是控制心意的波动。心意的波动是由呼吸作为载体引发的。呼吸控制好了,那么自己的对生活的态度也就得到了调整控制。所以我每天习练呼吸,是为了获得心意的稳定。我也经常提醒自己要有正念,千万不要有妒忌心,比较心。
人的成长,就是不断地修正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就是来这个世间修行的,修行在人间!
三天的工作坊结束了。身心从没有体验过如此舒泰和相应。我从中所获得的也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
体式的练习是为呼吸做准备的,而呼吸又是通往纯粹意识的必经之路。所以,呼吸里面有大法。
从2005年开始,国内许多早期的瑜伽老师都或多或少受过闻风老师的指导,这次有幸请到闻风老师讲授瑜伽呼吸,不仅仅是因为他曾经帮助过我,疗愈了我的心脏问题,更多的是我们许多人都需要呼吸的习练!简简单单的练习,确确凿凿的效果,明明白白的道理,通通透透的智慧。
我们都是学生,我们必须要通过我们自己走过的瑜伽之路,发掘瑜伽带给我们的启示,从而可以与别人不断分享我们的心得。